查看原文
其他

萧规曹随:不折腾

徐敏 青衣仙子 2021-12-25


萧规曹随,是历史上的著名故事,反映了一种明智的治国理念,简言之就是不折腾,不扰民。

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萧何和曹参。萧何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的名丞相,辅佐高皇帝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。刘邦死后,萧何还是继续做丞相,替刘邦的儿子汉惠帝料理国家大事。两年后,萧何病故。

曹参在齐地(今天的山东)听说了萧何去世的消息,立刻吩咐手下人说:“赶快收拾行装,别耽误了时间,我要进京去做政务院总理。”

几天后,果然有使者前来宣布任命,令曹参即刻赴京。曹参上任后,一切按萧何过去拟定的规章办事,全无变更。又特地从郡国小吏出身的人中,选择不善于文辞的忠厚长者,任命为丞相史。对原有小吏中精通法律条文,想借此追求名声往上爬的人,一概排斥不用。

丞相府虽然还照常上班,但却要求大家尽情饮酒,不饮酒的,可以跳迪斯科,可以唱卡拉ok,可以搓麻将,听其自便。有些朝廷要员见曹参无所事事,深以为虑,想劝说他几句。谁知刚一开口,曹参已经斟满美酒,频频致意,请他喝茅台,喝五粮液,催促对方干杯。对方酒一下肚,又想说话,立刻又倒满一杯,催他再喝。直到把对方灌得酩酊大醉,翩翩倒倒的起身走路,始终找不到说话的机会。久而久之,大家也就懒得再劝他了。

曹参的儿子曹窋(同“窟”)在内廷做官,任中大夫。惠帝自从任命曹参接替丞相职务后,一直在观察他的动静,发现曹参完全就是白领工资,不料理政事,心里很不满意,认为这是曹参瞧不起自己。这天,惠帝实在憋不住了,让曹窋回家,私下里帮忙问问。曹窋见到曹参,没敢说是皇帝叫他来的,只说是自己的意思。曹参听儿子一说,勃然大怒,“笞窋二百”,打了儿子两百板子。这打法有点厉害,史书上就这么说的。打完之后,又撵儿子:“趣入侍!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!”赶快回宫上班,国家大事不是你该说的。曹窋替惠帝挨了一顿打,不敢顶撞,一瘸一拐的进宫去了。

第二天上朝,惠帝责备曹参说:“是我叫曹窋回家传我话的,你却把他屁股打成那样。”曹参闻听,赶忙摘下帽子谢罪说:“臣该万死。但臣请陛下衡量一下,在圣明英武方面,你和你父亲比谁更英明?”惠帝说:“这还用问吗,我怎么敢同我父亲比呢!”曹参又问:“那么,陛下看我和萧何,哪个更贤能呢?”惠帝说:“你好像不如萧何。”曹参说:“这不就对了嘛。你不如你父亲,我比不上萧何,那我们折腾啥呢?我们只需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,国家就能正常运行。为什么不这样做呢?”

惠帝算不上英明之主,但却是听得进意见的皇帝。史书上记载说,惠帝听了曹参一番话后,点头说了一个字:“善。”就按你说的做吧。

很多时候,自命不凡的领导,会认为下属的解释是在顶撞自己,因而恼羞成怒。惠帝不以为忤,反而放手让曹参无为而治,说明他虽然年轻,却是个明智的皇帝。

其实曹参的高明处,并不仅仅在于萧规曹随。你看他对丞相史的任命,也就是各部首长的任用,选择标准是“忠厚长者”。对丞相史下面的“小吏”,即具体办事的科员,凡是奸猾者一概排斥。这些人固然精通法律条文,但目的不是为了公正执法,而是迎合上意,玩弄司法,一心想往上爬。这些吏员的“政绩”越多,百姓就越是深受其苦。即便是相对良善的吏员,内心也难免有一种自以为是的冲动,一旦控制不好,又想表现自己的存在,就会颐指气使地瞎指挥,进而扰民害民。1958年大跃进时期,无数地方的基层领导、乡村干部,争先恐后“放卫星”,造土高炉,便是历史上最大的瞎折腾,祸害之大,惨痛之巨,让人至今记忆犹新。

所以曹参的高明处,就是宁肯白养着他们,让他们天天喝酒、打牌、跳迪斯科、唱K歌,就是别给我出去扰民害民,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,民营企业就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。何乐而不为呢?


往期篇目
别和养驴人骂过的驴子对话
小学生支农记
医者张文宏
成都拉车记
他流着泪说:主席,我不能写这个检讨

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